艰难时局下中国外贸呈现诸多亮点

日期: 2012-10-26 00:00:00 点击次数: 23711

      广交会召开之际,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举办了中国对外经贸2012秋季形势分析会。在当前国际社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,在中国外向型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之时,业内专家纷纷建言献策,对欧美日等中国传统贸易伙伴的经济现状及走势作出判断,指出当前外贸形势仍不甚乐观。多措并举之下,尽管外部压力较大,中国外贸仍可见亮点。未来,中国必须坚定不移,保证外贸秩序正常化,为国家十二五稳步发展打好基础。

 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:

  中国外贸结构调整成效显现

 今年的外贸形势非常严峻,企业家普遍感到困难较大。今年1~9月,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6.2%,出口增长7.4%,进口增长4.8%。该数据与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10%目标仍然有一定差距。

  即便这样,我国仍然高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增长速度。总体而言,上半年我国外贸发展呈现几大亮点。今年上半年,美国进出口增长7%、欧盟增长1.1%、俄罗斯增长6.2%、日本增长4.2%、韩国增长0.6%。相形之下,初步判断,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贸易份额会略有上升。

  中国贸易结构调整成效显现。今年上半年,欧、美、日、香港——此四大传统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6.5%,低于80%的峰值,市场多元化取得一定成效。同时,区域布局得以进一步优化。最新数据显示,沿海地区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为88.5%,低于之前96%的水平。同时,商品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,加工贸易一度占据我国贸易份额的一半以上,目前则为42%。不容忽视的是,当前外贸形势仍十分严峻。世界贸易组织对全球贸易量的预测已经由3.7%下调至2.5%。前9个月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5.6%,目前欧盟已被美国取代,不再是我国第一大市场。

  但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外贸形势依然十分复杂,贸易摩擦与风险在不断上升。今年前9个月,我国所受贸易救济调查的金额达到了242亿美元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加剧,据了解,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今年前9个月的赔付金额增长了50%。

  商务部政研室主任张向晨:

  二次创新模式让中国经济快速增长

  不久前美国的一个学者出了一本书,名为《奔跑中的(红桃)皇后》。这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的创新情况进行了概括,认为中国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在奔跑,尽管不能领跑,但总能跟住发达国家的步伐,一直处于创新前沿的第一方阵。中国创新能力的优势就在于所谓的二次创新。中国的二次创新能力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,由于参与了全球化的分工,在全球链的环节中自发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状态,这个创新是渐进式创新和工艺创新、整合创新,即为管理方面的创新,合起来称为二次创新。

  本书的基本观点认为中国确实缺乏原始性的创新,但是中国具有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应用和商业化的能力,这也是中国创新的特点,并认为是中国的比较优势,正是这种比较优势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。本书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我国创新能力的新视角,也就是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创新能力,而非纯粹地从科学技术水平上来比较,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。

  中国确实应该探索一条符合中国自己国情的创新模式,如果走美国的道路,本书的作者认为,一定是走不通的。美国是在全球化价值链的高端,必须依赖于原始技术,但中国替代美国的位置是不现实的,也没有必要。

  二次创新是可以向原始创新转化的,实际上各国的发展经验也验证了此言。其实三星就是走了一条先模仿、再学习、后竞争,继而实现超越的道路,中国企业同样具有这样的实力。

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:

  对欧出口形势更为严峻

  除了希腊问题一度几经波澜,引起广泛关注。在欧洲地区,西班牙的情势亦不甚乐观。西班牙股权债务危机的程度正在逐步加深,接近垃圾债的边缘,下一阶段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。对于西班牙本身而言,一方面是主权债务所造成的严重冲击;另一方面是其实体经济正面临严峻困难。

  2012年,按照原定的主权债务解决方案西班牙应将其主权债务相对GDP的比例控制在6.3%左右,但是从目前来看,实现这一目标仍很困难。根据目前的预测,估计今年或明年,西班牙的主权债务会进一步上升至8.3%,严重超过欧盟规定的3%水平。从中期的结果来看,西班牙3~5年内难以纾困。

  对于欧元区实体经济而言,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,或者仅仅有0.1%、0.2%这样温和衰退的预期。但从实际结果来看,经济衰退的程度大大超过了预期,以西班牙为例,不仅经济负增长,失业率也达到25%的高峰,甚至存在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。

  目前世界货币基金组织(IMF)对整个欧元区经济展望是相当负面的。从国别来看,德国虽然保持了比较温和的增长,但从全年经济预测的角度来看,德国经济恐怕在2012年也只能呈现零增长,甚至略有下降。法国经济比德国经济更为严峻,预计将出现0.3%左右的负增长。英国的经济增长比起德、法更为严峻,估计是1%的经济衰退,这也预示着中国外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相当严峻。

 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占到出口总额的18.9%左右,约占比1/5。事实上,2011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了14.4%,虽然低于2011年20.3%的平均增速,情势依然良好。但是今年的形势却急转直下,前三季度对欧出口累计下降了5.6%,实为负增长。而欧洲经济在未来几个月将更不乐观,出口形势将更加严峻。由此可见,在今后的几个月内,我们对欧盟的出口形势会更加趋于严峻。

 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:

  中日经贸关系趋冷或成常态

  日本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不断下降,日本经济最精华的电子行业几乎临近破产边缘。汽车产业虽然差强人意,但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汽车产业占世界比重最高的时候,一度曾达27%,如今却降至8.5%。可见,日本矛盾突出、政局动荡,其创新能力受到了较大的制约。

  最近,因钓鱼岛争议问题,中日经贸关系受到较大冲击。最新一次民意调查显示,在钓鱼岛问题上,日本国民认为日本政府对中国采取的方针为“软弱的”占80%,可见日本国内的宣传是多么的右翼。

  日本对中国经济依赖度较大,至今仍保持较高水平的贸易逆差。基于日本经济对海外市场强大的依赖度,其承受打击的能力非常之弱。

  今年上半年,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6.7%,占我国对外出口的7.6%;中国从日本进口则是1045.9亿,占我国进口总额的10.1%。而从日本方面的统计来看,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18%,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20%,日本显然对中国依赖更多。其实,这样的贸易逆差仍然有所隐瞒,日本对香港、台湾、韩国的很多出口实际上都是对中国大陆出口,加上这些“迂回出口”,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就不再是20%,而是30%。这样一来,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和日本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就更为明显了。

  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为7.7%,明年可能8.5%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增长2.2%,明年增长1.2%,从数字可以看出,日本经济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衰退。既然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,而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很难在短期内解决,那么我认为今后中日经贸关系将长期的恶化、趋冷。因此,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,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,注意要保守经营。

  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何伟文:

  美国促进我国出口增长作用减弱

  美国当前还是中国出口稳增长的重要板块,但是作用正在减弱。1~8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10.2%,而1~6月份增长13.6%,走低3个多百分点,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7、8两个月增长情况相当不理想,7月份同比增长0.5%,8月份同比增长2.6%,这正好和美国的进口急剧减速相吻合。

  个人认为不必太看重量化宽松,第三轮定量宽松政策(QE3)实施一个月来,美元仅仅略微下跌,股市和油价都低于实施前水平。

 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对美国出口增长多少,而是保份额。今年1~8月份,美国从全球进口同比增长4.7%,从中国进口增长6.9%,我们的份额还增加至18.0%,而去年1~8月我们的份额是17.6%。

  奥巴马执政以来,特别是2012年以来,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,,但是跟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同,有其新特点,目前姑且称它为“新保护主义”。

  以对华汽车征收反补贴为例,美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增长来源是墨西哥。中国市场占美国出口总比重到2011年只有3.9%。过去6年,美国对全球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增加了322亿,进口值增加了114亿。中国汽车零部件没有夺走美国工人饭碗,看看美国劳工部自己的统计,今年9月份和去年9月份比较,汽车零部件的就业增长了7.2%,因此,说中国汽车补贴损害了美国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和供应,是无妄之词。

  很多时候,中国都是美国大选政客拉拢选民的靶子。罗姆尼指责奥巴马对中国不够强硬,奥巴马极力反驳,二者都以压制中国为荣。中国在美国就是这个地位吗?我们不要自作多情了,贸易摩擦不是中美关系问题的全部,需要从战略、战术两个层面,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产业、贸易各个角度认真系统研究美国的新保护主义,并且提出可行的、系统的策略。